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逐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安全体系。
《意见》共包括八个部分,22条。其中,第五部分“优化售后服务能力”从加强服务网点建设、优化维护保养服务、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车辆三个方面给出了意见。
相比前两方面,行业对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车辆的探讨与关注似乎热度并不够。然而,在日常走访新能源后市场从业者的过程中,中汽市场却发现,有些新能源汽车的故障,与消费者的错误操作直接相关。例如,因为充电的错误操作,导致车辆损坏;一位荣威e550参数图片)用户未按照用户手册的规范做相关操作,致使放置在车内的拖线板发热引起内饰起火。换句话说,对于一些故障或者问题,如果做好了消费者使用教育是可完全避免的。
去年5月11日,广东省消委会就曾针对日益凸显的新能源汽车投诉问题,特别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消费提示”,其中第二条便是“掌握新车技术特点,注重车辆使用安全”。
文中提到,“消费的人在购买前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特点的研究,提前掌握驾驶新能源汽车应注意的细节,最好亲身试驾体验。”
提示中第四条“正确使用保养,依法理性维权”也提到,“消费的人在日常使用车辆时,应定期对车辆线路、电池等进行全方位检查和保养,若发现汽车零配件或电池存在安全风险隐患,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特斯拉高层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曾表示在车辆的使用环节,还需要加强消费者的教育。虽然,采访正于特斯拉“制动事件”的风口浪尖,如此发声易产生非议。但现实的案例还是一次次警戒我们要提高对消费的人教育的重视。
晦涩难懂的车辆使用手册,是不是自买车那一刻,就随发票锁进了抽屉。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新能源汽车的如此使用显然是盲目的,缺乏消费者教育的。
消费者教育是指对消费的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播消费知识,宣传消费观念,培养消费技能,交流消费经验,提高消费质量的活动,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健康的消费,在消费过程中保护消费者应当享有的权利。诚然,在消费的人用车教育这方面,传统车企有许多做法值得新能源车企学习借鉴。
针对新车车主,4S店往往都会在店内组织一场爱车讲堂,由店内的资深维修技师,讲授车辆的基本操作知识、普遍的问题及养护常识。新车车主的用车疑问也会在课堂上得到解答。据中汽市场观察,在新媒体盛行之前,这几乎成了各大车企售后服务心照不宣的标准动作。
传统燃油车四季养护都有不同特点,一些车企针对不一样季节的养护需求为车主量身定制了“养护指南”手册。将专业词汇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并将实际使用场景融入其中,让车主更好理解与掌握,从纸质版本到电子版本皆有。例如,一汽-大众奥迪的《卓·悦》、一汽-大众的《护航》、长安马自达的《驭马》。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很多车企都建立了售后专属微信公众号、抖音号,通过轻松活泼的图文、短视频等,以车主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养用车技巧传播给车主。例如,“宝马客户服务中心”“梅赛德斯-奔驰客户服务”。
除了主动的教育发声,传统车企的售后在线客服也车主解了不少燃眉之急。通过车服务小程序或者App,有些车企组建了专业技师团队,实现对车主用车问题的及时应答,为车主提供专业的用车指导。例如,比亚迪专业技师在线问答、长安马自达的“悦马星空”小程序等等。另外,有些经销商也自行建立了“一对一客户专属服务群”,服务顾问、技师、配件经理、服务经理等人员均在群里,针对车主提出的用车等方面问题实时答复,这样的做法也深得用户认可。
以上的这些服务形式都不是新鲜事,重点是对于消费者教育能不可以真正获得受教育者的认可,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尽量采用线上方式,实现实时指导,比如专业技师在线问答形式,务必保障服务时效。
2、进行用户教育的“教材”要采用更让用户接受的形式,并且及时来更新。建议建立用车指导短视频库,形式轻松,寓教于乐,并有侧重地推出用车养车内容。比如,新车上市前制作偏重于功能使用和驾驶需要注意的几点的内容,针对保有客户制作正确定期保养、用车误区和常见故障展示等方面的视频,并将视频置于App中,引导车主观看,如有条件,建立车主晋级机制和学习奖励机制。
3、针对改装需求用户,提供有质量保障和安全保障的改装案例,并对改装的需要注意的几点和安全保障给出专业的人建议。有条件的,可以举办改装沙龙或者嘉年华之类的活动,传播汽车文化,培养消费理念。
4、制作汽车保险方面的专题内容,例如,如何明智的选择保险公司、如何明智的选择险种、何时续保、出险后怎么样处理、如何申请救援、如何理赔等等。
6、引导用户共创,收集并传播用户的用车养车小窍门和小技巧,并提供用户交流平台。
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的用车养车习惯,车企应该肩负起主体责任。时不我待,希望相关车企能尽快行动起来,在安全体系建设中,重视与车主的重要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