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音讯(新聞聯播):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後,疫情防控作业重心從“防感染”轉到“保健康、防重症”,隨著春節臨近,各地 “關口前移”,進一步进步農村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才能,加強白叟、孕産婦等重點人群健康保证。
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使用醫共體建立了上下聯動、及時轉診的醫療服務體系,為生命救治打通“綠色通道”。64歲的乡民韓玉山由於新冠病毒感染一度出現休克,醫護人員及時趕到現場進行了輸氧救治,只用了20分鐘就把患者送到了縣中心醫院急救醫學科救治病房。
圍繞農村群眾醫療救治需求,湖南省寧鄉市打造了院前急救、院內綜合救治無縫銜接的區域一體化急診急救體系。流沙河鎮赤新村乡民王宇婷妊娠33周,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了早産徵兆,接診的流沙河中心衛生院当即聯繫了當地上級醫院,啟動了轉診機制。
在王宇婷的轉運過程中,縣、鄉鎮兩級醫院確定了專人負責轉診銜接。經過醫護人員的及時救治,最終王宇婷順利临产,母子安全。
福建連江縣基層醫療機構依託縣域醫共體提高農村地區醫療保证才能,為群眾供给血氧飽和度監測服務,連江縣18家醫療機構在偏遠山區和海島村設置了氧療區,配備了氧氣瓶、制氧機等設備供给氧療服務。
河北省內丘縣結合春運返鄉人流,主動做好重點人群動態服務,以大街鄉鎮為單位通過包片(村)、包戶、包人等方法,尽力構築農村這一醫療衛生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