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假如说蒸汽的维多利亚时代给人们留下对美好欢愉时刻,那么内燃机时代是让人悲喜交加的时代。非要找个比喻,就如同《喜剧之王》里的一段台词:“儿子出世(高兴脸),老婆死了(悲伤脸)。儿子天才,会叫爸爸(高兴脸2)。鸡鸡长在头上,畸形(你在逗我脸)。中彩票了,头奖(高兴脸3)!儿子死了(悲伤脸2),老婆醒了。喂!老婆醒了!没有啦,一个人要是受了太大的打击,就会进入精神官能的休克状态。不会再有反应了。”
根据时间点,你们应该能才出来我要说的就是人类史上最大最恶的绝望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接下来我捋一捋大致讲讲战火世界里的故事。
1860煤气内燃机研发成功,但是其使用效率极其低下。德国人奥托对此念念不忘,针对其缺点改进研发出了更好内燃机,在友人的帮组下他组建了个公司,一边卖引擎一边组织团队研发新引擎。公司开张不久两个未来要震惊世界技术型人才戴姆勒和迈巴赫(三人同是汽车引擎的奠基人)加入了奥托的团队。
1876年奥托四冲程内燃机终于研发成功,奥托想将其运用在大型生产机器上,而戴姆勒和迈巴赫更想用它来制造新的交通工具。因为意见相左戴姆勒、迈巴赫二人选择离开公司,再次投身到实验室里潜心研发汽车引擎。
1885单汽缸发动机年二人的“Clock”引擎研发成功,1890年二人成立了戴姆勒集团想在刚刚兴起汽车界大展拳脚。发现早在1886年一个叫卡尔本茨的年轻人抢先发布利用奥托内燃机驱动的奔驰牌汽车。
第一辆汽车虽然简陋但是引擎、汽油供给、传动和刹车、方向盘都有奠定现代汽车发展的方向
但商场是没有永远的敌人的,也没有永远的朋友。1919年迈巴赫告别戴姆勒集团和儿子一起打理起自己的迈巴赫车厂(兜兜转转在21世纪迈巴赫这个厂牌又回到戴姆勒集团)。1924年戴姆勒集团和卡尔本茨签订同盟协议,1926年两家并作一家,集团仍称戴姆勒集团。并做一家后他们随后推出了世界闻名的“梅赛德斯-奔驰”系列汽车。
汽车很快在整个世界开始流行起来,190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和土豪朋友一起开始美国钢铁之城底特律成立“凯迪拉克”汽车公司,虽然福特后来被提出凯迪拉克,但之后的福特汽车我不说了。同年英国的亨利劳斯和查理劳斯成立莱斯这个汽车品牌。1908年意大利人埃托里布加迪开始在法国的莫尔塞姆生产高性能跑车。日本在现代化虽然起步慢了,但是一点甘居人后,由政府扶持起来的三菱重工在1917年就开始生产柴油货车和巴士。
但是早期的汽车只是价格高昂的玩物,普通人根本没办法负担。举个例子:我国在没有完整汽车工业链条时,民国旧上海能有车或者坐出租车的都是权贵,即使到了新中国时代初期汽车也是接待外宾领导人的礼仪。
汽车公司想出各种好办法,解决车辆消费不足的问题。既然普通人买不起车那么把车租赁出去给个人活团体不就行了。其中戴姆勒集团是动作比较快比的公司,1897年戴姆勒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开始运营出租车业务,随后1899年在法国的巴黎,1903年在英国伦敦、1907年在纽约都陆陆续续出现了出租车业务。但当时政府采购才是汽车销售的大头,戴姆勒集团在1898年生产了最早的电动巴士车型之一,向1898年4月23日在伦敦街头首次使用。伦敦市的公共交通部分很快找到戴姆勒集团提出了购买这种双层巴士的需求。
被大批量生产B43双层巴士 最高速度为18KM/h,最高可容纳20名乘客 大红色和英军的制服非常相称
随着这辆公交车的成功和普及,戴姆勒扩大了生产,向伦敦的公司出售了更多的公交车。
内燃机诞生之后,经过不断的改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终于以汽车这样的产品和普罗大众互动了起来。为啥不谈内燃机形成的其它新产品,像飞机和汽船这些?因为汽车本身就是民用产品,没有飞机、大舰艇这种严重军工背景。
这里我们先跳过战争的部分,二战后汽车文化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起来。在文化领域有很多与汽车相关活动和艺术作品,大家比较耳熟能详应该是日本舶来的音像制品《超智能方程式赛车》、《头文字D》、《四驱兄弟》这些。
其实战后兴起的汽车文化很快就和体育竞技结合到了一起。1950年首届F1赛事在法国巴黎举行。虽然国内对F1赛事的关注度不高,但F1和世界杯、奥运会并称是世界三大体育赛事。F1也是各家公司超跑的试验地。
F1 2017已经做的没什么新意了但销量依旧稳定 可见欧美赛车文化的氛围
与温文尔雅的欧洲不同,美国人民更喜欢的粗暴一点运动,纳斯卡赛车是美国非常出名的赛车活动。最高会有43辆车同时参赛,进行47圈的疾速对决。
纳斯卡赛车规定参赛车辆前后必需安装加厚的防撞保险杠 有些场地还必需安装防滚架
育碧的《飙酷车神2》已经不满足于汽车大乱斗了海陆空大乱斗才是老司机的浪漫
纳斯卡赛事起源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出台禁酒令时私酒贩子和警察上演的生死时速。到了40年代美国南部的人已经喜欢上改装车辆进行比赛。纳斯卡初期的举办人吸收了这一点,将一堆车在狭小赛道上进行高速的碰撞。
但翻车的时刻就是殒命的时刻了,因为老司机翻车的画面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纳斯卡赛事在国内也是水波不惊,当然狂热车友不知道纳斯卡是不可能的。
除去赛事,普通群众接触汽车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种种媒体渠道,而媒体方面其中非常知名的英国BBC出品的电视节目《Top Gear》。《Top Gear》自1977年播出至今因为高质量节目已经在全球圈粉无数,《Top Gear》也有平面杂志,在世界汽车杂志中排名也是位居前十的。
电影作品我就不细谈了,毕竟大片里车辆高速追逐戏(各种违反物理定律)慢慢的变成了一种套路,还有《的士速递》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这些专门强调赛车的作品。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来到了瓶颈时期,之前做大市场的战略也随着亚洲的全线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无法再进行下去。蛋糕就这么大,喊着For the lichking、 For the Lordaeron,世界各国都在各种军事摩擦中积极备战。内燃机自然成了大国争先想要运用到军事上的抢手货。舰船、坦克、飞机使战争的烈度被提升到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
海战方面,一战最激烈日德兰海战,英德双方共出头300余艘舰艇在北海(欧洲)对射。
最终打了55开,战果上德军依靠过硬的高速舰艇技术,玩了一手火炮骑脸击沉诸多皇家海军舰艇,战略上英军皇家海军又靠庞大舰队压制住了德国海军的步伐,德国海军最后只能退守海岸线无法策应陆军。史学家称这场世纪海战之战向世界宣布:过去海上靠火力优势、人数优势取得胜利的大炮巨舰时代已逝去了,未来的海战的重点是如何迅速给于敌方致命一击。
陆地战场方面,1916年7月索姆河战役爆发,英法联军与德军鏖战2月,双方都死伤惨重。英法联军的炮兵阵地阻碍德军地面部队的推挤步伐,德军300架飞机构成的航空师也不示弱,把联军阵地炸成了筛子。为了打破战场的相持状态,英军率先启用MARK 1型坦克。
(马赛克防迪士尼你们知道是什么就好)钢铁侠的战衣、高达机型为什么喜欢叫马克1~∞ 就是从这来的
这是坦克第一次登上战场,尽管坦克的首战表现不佳但是坦克作为步兵快速机动推进的壁垒还是得到长足的发展。
20世纪初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进行飞行装置的研究,运载量大的飞艇开始步入了军队的视野。德国人斐迪南冯齐柏林在1900年设计出新的硬式飞艇。1912年俄国军队使用了齐柏林飞艇来对地面目标进行轰炸。
《红色警戒3》中基洛夫飞艇概念设计图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小改版齐柏林飞艇 红警确实黑了一把SV,明明用飞艇最多的是德国人
一战时德国看了觉得不错,自家又是产飞艇的大国,于是在战争频频出动齐柏林飞艇进行轰炸。后来各国军队都认识到飞机的机动性确实比飞艇好,携带炸弹进行空投轰炸的任务成功率更高就改用了飞机。
海战方面,由于航空技术的成熟,航空母舰成为二战海战中"一锤定音"力量。二战海战最惨烈的一役就是瓜岛战役就有一场航母间的世纪对决。为了争夺20平方公里战略目标,日军伤亡2.5万人,美军伤亡5.8千人,日方在此战中损失了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2艘,驱逐舰11艘,潜艇6艘,连同其他舰船共计55艘,另有飞机200余架。
美方沉没于此海域的舰有航空母舰2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14艘,另有飞机百余架。
瓜岛这片海域因为这场战争,海底全是钢铁,故称铁底湾。每当渔船经过铁底湾时,船上的罗盘都会因为海底钢铁过多发生紊乱无法指示方向。
陆战方面,1940年,德军的战车越过马其诺防线两翼翼,左翼更是穿出被法军誉为不可逾越的“阿登高地”。原来德国利用坦克机动部队又重新演绎一次“施里芬计划”,上演了极其漂亮的闪击战。
电影《亚历山大帝》里的马其顿方阵防御冲击能力虽然强但战线极其冗长容易被分割包围然后逐一击破
马其顿防线世纪的马其顿方阵,马其顿跟马其顿方阵一样战线场易被机动部队分割蚕食缺点。德军这波快速推进直插法军的防御松散的后方,没有防备的法军连连败退,造价50亿法郎的马其诺防线成了笑线万英法联军逼退到法国北方很重要的出海小镇敦刻尔克。英国内阁见事不妙,开始实行发电机计划,将联军的有生力量逐步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本土。
德国战车军团一战成名之后,1941年在隆美尔指挥下战车军队又非洲战场开始了闪击战,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还是将英军打出非洲战场。
最后德国的装甲部队倒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漫长的持久战和俄罗斯寒冷的天堑让德国的机动部队没能完成致命一击。最后虎王坦克被SoVie的T-34的击败。自此德国战车青史留名,现在体育领域常用日耳曼战车、德国战车代指德国国家队。当然这届世界杯三千万买德国的朋友已经……。
空战方面,对地攻击上除去常规轰炸机升级,得益于内燃机引擎出力的增强,运兵机和空降部队的打法也开始得到实践。在诺曼底登录作战中,除了大家熟知《拯救大兵瑞恩》中惨烈的奥马哈滩头,盟军也进行空降部队进行策应。1963年好莱坞上映的反法西斯特别纪念片《最长的一天》基本还原诺曼底登陆前后盟军的军事行动,里面也有盟军空降作战的片段。
盟军的空降行动牵制住了岸防线后重要的桥梁堡垒,战略上阻碍了德军部队迅速推进到海岸线进行援助。二战后空降部队进行打击、或者利用载人机快速部署地面部队的战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可以说二战构成现代战争海陆空体系协同作战的雏形。
不可否认战争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内燃机革命改变整个战争的形态。它的来的如此迅速、如此之快,没有一丝怜悯让人类好生不适应。过去战争被赋予的文化道德也被颠覆了(不下最恨的死手),从以前有限度的战争游戏,变成了全盘翻脸的你死我活血战。就如同黑泽明《影子武士》里的桥段,武田家的骑兵一次次冲击德川家康的本阵想来一次对决,迎接他们是新幕府毫无武士道精神的阵列。
EA的《战地》系列就很知名大战场的游戏,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还原了 内燃机驱动钢铁时的残酷景象
两次世界大战如出一辙,只不过从火绳枪是换成内燃机打头阵。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籍。从交通工具变成各种Killing Machines就是这么简单。
尽管内燃机的经历这么多波折,但它还是功大于过的。可惜的是不久之后陆地上内燃机车就要和我们告别了,各个大国都开始启动新能源汽车计划,内燃机车肯定会被新产品逐步取代。智能车、电动车又会引发什么改变就交由我们来写了。
人类天性总是探寻更多的未知真理,科技是人类探知真理的结果,科技带来的影响有好的也有坏的。尤其是当我们文化的适配速度往往跟不上科技带来的力量,很有几率发生各种悲剧。这也使现在很多科学研究实被“落后”的道德考量标尺给限制住了,很多人觉得这是因噎废食。但内燃机的历程已经给了世界一个很好的警示:当科技被用来制造不必要之恶时,力量能多大就有多大。
以上就是本期杂谈的全部内容,下一期的跨度将非常大,涉及到电力革命和电子计算机革命的内容。工程量非常大,估计在下个月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