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近日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存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建设水平不均衡,管理服务水平不高,藏书数量不达标,藏书质量参差不齐,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信息化基础薄弱,专业化队伍匮乏等问题。
近日,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面向建设书香社会,立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具体任务。为向社会解读政策,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系统推进“四个全面”新的历史时期。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白准确地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国民阅读已经不仅关乎个人修养与素质,而且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广大中小学生既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群体,也正处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黄金年龄阶段,做好中小学生阅读工作,需要推进“书香校园”建设,需要建好、用好中小学图书馆。
当前,基础教育已确定进入了推进全面均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内涵与品质的新阶段,对条件保障和人才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更加高的要求。但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存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建设水平不均衡,管理服务水平不高,藏书数量不达标,藏书质量参差不齐,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信息化基础薄弱,专业化队伍匮乏等问题,亟待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
答:起草工作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梳理工作基础。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发展一直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格外的重视,1991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并于2003年再次修订。2011年,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逐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配备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地依照国家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出台政策、制定标准和加大投入,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深入调研咨询。近一年来,工作组先后赴东、中、西部13个省份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基础教育部门、教育装备部门、专家学者、校长教师意见建议。同时,委托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等专业机构提供政策咨询。三是广泛征求意见。《意见》成稿后,工作组先后赴10个省份召开多次座谈会,还听取了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并征求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
可以说,《意见》凝聚了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三部门共同的力量,汇聚了基础教育战线、教育装备战线和不少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共同的智慧,吸纳了地方在实践探索中卓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凝聚了全战线专业技术人员的最大共识。
问3:此前,曾有个别中小学图书馆藏书质量不高的报道,《意见》将通过哪些举措来有效提高馆藏质量?
答:怎么样提高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资源质量,是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为此,《意见》提出五方面重要措施:一是加强源头质量建设。要求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部门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和出版发行单位,为中小学生创作更多富有教育性、启发性,符合年龄特点、品种丰富的优质出版物。二是完善馆藏采购机制。要求各级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完善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招标采购办法及实施细则。逐步健全师生、家长和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的采购机制,充分的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三是加强有效监督管理。要求各地将教育部指导编制的《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馆藏采购的主要参考依据。要求新闻出版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共同加强监管,严格审查参与中小学图书馆馆藏招标采购单位资质,共同加大验收检查力度。四是严格剔旧更新操作。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复本量标准及馆藏定向补充和剔旧原则。制定增剔工作规划,严格操作,确保剔旧后每年至少生均新增一本纸质图书,确保实现生均纸质图书册数达标。五是不断改善馆藏结构。探索建立学生、教师读书反馈和评议推荐制度,遴选学生和教师心目中的好书。同时,各地中小学要重视对校本资源、特色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应用。
答: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应用水平,如何更好地发挥育人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为此,《意见》提出七方面内容要求。一是确保有效开放时间,要求中小学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小时,确保每天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对师生有效开放,鼓励适当延长并向社会开放。二是加强与教育教学融合,要求围绕深化课程改革目标任务,推进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深层次地融合,将图书馆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教学资源。提升学科教师对图书馆的认识,倡导学科教师自觉利用图书馆改善教育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三是创新图书借阅方式,简化图书借阅管理,将馆藏资源推送到楼层、课堂,促进师生便捷、有效阅读。四是培育学生信息素养,要求利用一定课时,培育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选择信息资源的能力。五是拓展图书馆使用功能,利用图书馆举办学术讲座,展示师生作品,开展教研、学习交流活动。六是积极组织并且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开展经常性主题读书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有效阅读能力,发挥好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七是加强科研引领,组织力量积极开展针对中小学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答:调研和专题研究发现,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结构不合理,地位待遇较低是制约中小学图书馆队伍建设的一个普遍问题,直接影响中小学图书馆效益发挥。为此,《意见》从实际出发,坚持专职兼职并举,培训培养并重,着力落实待遇,提出四方面举措。一是逐步建成由专(兼)职人员、志愿者等组成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有条件的地方或学校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二是探索设立中小学图书馆图书资料系列专业方面技术岗位,其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建立完善资格准入、岗位聘用和定期考核制度,逐步的提升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三是吸纳优秀教师进入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要求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兼职教师进行图书馆业务培训,在职务(称)评聘、晋升、评优评先、待遇等方面,给予图书馆管理人员与教师同等机会。四是加强培训培养,创新培训机制,建立分层分级培训体系,将制定培训计划,提倡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开展远程培训。鼓励各个地区充分的利用高等院校图书馆及学术团体、行业组织专业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图书馆专(兼)职管理人员培训。加大高等学校培养中小学图书馆专门人才的力度。
问6:我们感到,《意见》有不少新颖的、受欢迎的提法和理念,能否介绍一些主要方面?
答:比如,“建设开放型图书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图书布置走廊、教室等边角空间,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诚信取阅,形成学校在“图书馆”中的良好氛围。“倡导每天阅读一小时”。鼓励中小学图书馆设立家长定期开放日,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中学生每天1小时。“家庭共读一本好书”。提倡学生和家长共同读书、读同一本书。“打造农村新文化所”。要为家庭贫困学生、寄宿制学校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便利读书条件。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要发挥辐射作用,采取比较有效措施服务农民文化需求。此外,《意见》提出在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9月9日“国家图书馆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读书专题活动。
问7:我们得知,《意见》很看重发挥师生以及各方民主参与作用,这出于何种考虑?
答:这本身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依法治教的大方向相契合。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需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充分民主参与。《意见》不管是在推荐好书、丰富馆藏的部分,还是在图书采购、社会监督的部分,都强化引入教师和学生参与,营造用者导向、民主管理的氛围。
建立民主参与制度,一是确保选配的图书符合孩子们需求,提高馆藏质量。二是监督图书采购和图书馆工作的所有的环节都能依法按制度实施。三是让各界都能够更好地了解、关心、理解和支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最大限度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
问8:我们正真看到,以往也有针对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印发的文件,《意见》与别的文件有什么不同?
答:2011年,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逐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配备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图书采购管理和市场准入做出规范。《意见》是第一个针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全面工作的系统性文件,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具有开创性。
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方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意见》就是对未来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的顶层规划设计,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既要鼓励地方探索,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和组织实施等方面留足自主权,又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宏观指导,保证国家关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标准统一,步调一致,政令相通,突出文件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意见》也将是我们后续加强新形势下基础教育装备全局工作的开路先锋。